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浙江省商务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为阐明全市商务发展的基本方向和奋斗目标,明确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推进“十四五”时期湖州市商务高质量发展,特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一、“十三五”时期湖州市商务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湖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继续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走下去”和“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突出“开放活市”工作导向,融合线上线下振消费、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夯实粮食安全筑底线,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商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显着成效,实现赶超发展。
(一)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境外投资有序发展
“十三五”期间,湖州市全力贯彻落实中央“六稳”“六保”及省“稳外资”决策部署,加大招商引资、招商引才政策力度,深化“双进双产”机制,全力打造“浙江省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招商引资体系健全。迭代升级招商引资打法,形成了招商引资“组织领导、目标任务、宣传推介、考核评价、营商服务”五大体系。创新云上招商模式,完善驻点招商布局,创新设立上海、北京、深圳三大招商中心;实施“345+1.5”项目准入标准,项目亩均效益大幅提升。2018—2020年累计引进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727个,其中引进总投资百亿以上大项目27个。利用外资质效提升。到“十三五”末,全市实到外资、合同外资分别完成56.0亿美元和164.2亿美元,较“十二五”末分别提高了13.1%和87.7%;2020年高技术产业实到外资占比38.0%,较2015年提高22.9个百分点,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不断提升。外经合作有序发展。跨国经营步伐加快,累计实现对外直接投资备案额14.1亿美元,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达30个。跨国并购稳步推进,累计并购金额达4.1亿美元,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12个。“一带一路”沿线布局成效显着。到“十三五”末,累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148个,投资额7.7亿美元,完成国际经济合作营业额3.7亿美元。
(二)商贸流通加快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湖州市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商贸基础日趋扎实,消费供给不断优化,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消费拉动作用进一步凸显。消费规模持续扩大。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4%,增速居全省第一。实现网络零售额821.9亿元,较“十二五”末翻了近两番,年均增速保持全省前列。商贸流通品质提升。商贸设施更加健全完善,商业综合体、商品市场等蓬勃发展,交易额超亿元以上农批市场、商品交易市场等加快发展,完成商贸业重大项目投资544.87亿元,建成长兴东鱼坊历史文化街区等3条高品质步行街。家政、餐饮等服务消费不断提质扩容,老字号创新发展。现代商贸特色镇、省级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企业)数量居全省前列。智慧商贸发展强劲。批零业数字化、智慧化水平持续提升,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十三五”末电商第三方平台应用达60多个,自建平台数增加到80多家。形成了市、县、镇、村四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安吉县、长兴县相继入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打造了全省首个数字生活新服务综合性平台,成为全省唯一实现先进市创建、标杆县创建(培育)全覆盖的地市。
(三)对外贸易稳中有进,贸易发展扩量提质
“十三五”期间,湖州市坚持“稳中有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政策举措,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外贸发展取得了新突破。外贸规模持续扩大。“十三五”期末,湖州市进出口规模突破千亿元,年均增长12.3%,增速列全省第三;出口年均增长13.3%,增速列全省第一。跨境电商交易额149.5亿元,年均增长106.3%,占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13.2%。外贸结构更趋优化。机电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的39.2%,较“十二五”期末提高2.5个百分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开拓成效明显,出口占比达29.5%。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累计服务贸易进出口额491.4亿元,年均增长7.4%。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占服务贸易总额比重从38.1%提升至60.7%。培育了8个市级服务贸易创新平台。
(四)改革试点创新突破,开放平台能级提升
“十三五”期间,湖州市商务改革纵深推进,改革引领能力不断提升。各类开放平台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产业集聚效能显着,开放主平台作用进一步凸显。新型试点全力推进。成功获批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和中国(湖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试点,在全国首创“承保跨境电商+海外仓+外综服”模式,形成一批省级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试点,在全省率先实现区县全覆盖。累计建成7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德清中非经贸港等10个省级外综服平台,德清、安吉入选省级外经贸境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名单。开发区平台整合提升。新增吴兴经济开发区、德清经济开发区等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市累计国家级开发区2个和省级开发区4个,实现省级以上开发区区县全覆盖。大力推进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建设,获批新能源智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绿色家居、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5个省级“链长制”试点。国际产业园等多元建设。获批浙江中德(长兴)、浙江中韩(吴兴)、浙江中美(湖州)等3个省级国际产业合作园,成功创建浙澳(安吉)经贸合作区。成功申报创建湖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德清临港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
(五)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商务治理走在前列
“十三五”期间,湖州市商务部门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推进简政放权,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招引项目、留住投资,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商务治理能力不断提高。最强政策供给持续释放。以“专班+专员”机制创新实施“助企十法”等稳外贸举措,重磅推出“湖九条”招商引才新政,开放型经济“新十条”、稳外贸“十条”、电子商务“双十条”等商务政策。完善厅市会商、政产学研等合作机制,全力打造“产业政策最优市、人才生态最优市、营商环境最优市”。“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湖州“无证明城市”基本建成,省法治化营商环境试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成功获评商务综合绩效考核优秀地市,在全省营商环境快速调查排名保持前列,商务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推进。实现监测预警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完成重点企业“订单+清单”全上线、全填报和全分析。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成品油零售经营等16项商务领域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网上办”。
(六)民生保障筑牢底线,粮食物资安全有序
“十三五”期间,湖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夯实,守好了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后院”。应急保供成效明显。建立起较完善的物资储备工作体系和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台风等极端天气、节日市场以及疫情期间供应稳定。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累计采购、调拨、发放防疫物资5300余万件,金额1.35亿元,实现“零差错”;及时实施线上保供,全市“六个网上”考核评价列全省第一。典型样板全国推广。全力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建设,构建“粮库+粮企+粮农”新型粮食收储机制,成功打造“湖州好大米”区域公共品牌,推动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减支、消费者满意”的良好成效,在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创造“五优联动湖州模式”。粮食安全守住底线。全市粮食储备达到19.24万吨,较2015年增加32%,其中成品粮储备达到7300吨。持续扩大国有订单粮食收购,2020年累计收购订单粮食6.6万吨,较2015年增长175%。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居全省前列。
表1 “十三五”规划湖州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类别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20年 | “十三五” |
利用外资 | 实际使用外资 | 亿美元 | [56.0](2016-2018年省口径,2019-2020年部口径) | [52.5] |
对外投资 | 对外直接投资备案额 | 亿美元 | [14.1] | [20] |
国际经济合作营业额 | 亿美元 | [3.8] | [2] | |
商贸流通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1424.4 | 1650 |
网络零售额 | 亿元 | 821.9 | 800 | |
对外贸易 | 外贸出口占全省份额 | % | 4.1 | 4.0 |
机电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比重 | % | 39.2 | 38.6 | |
跨境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 | % | 65.2 | 50 | |
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 | 亿元 | [491.4] | [475] | |
服务外包执行总额 | 亿元 | [165.6] | [110] | |
注:[ ]内数均为五年累计数。 |
尽管“十三五”时期,湖州市商务经济取得了重大发展,但仍存在规模不够大、结构不够优、功能不够强等突出问题:一是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有待增强,消费供给还不能很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二是流通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应急保供能力建设有待加强;三是对外贸易区县发展不平衡,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有待破题,服务贸易综合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高质量项目招引难度大,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仍需加快进度;五是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产业平台能级有待进一步提升,开发区体制机制问题有待进一步理顺;六是贸易投资便利化环境建设不足,国际化配套还不够完善,城市整体吸引力有待提升。针对这些问题,“十四五”时期,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创新,持续克难攻坚,努力补齐商务发展短板,持续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
二、“十四五”时期商务发展的环境与形势(一)国际环境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蔓延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逆全球化思潮加剧,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全球贸易格局加速重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多边经贸规则的签订成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疫情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进入系统重构,供应链本地化趋势加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带动国际经贸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为我国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打造全球投资避风港和人才蓄水池,加快海外投资并购,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地位等带来新机遇。
(二)国内环境
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和发展方式发生深刻调整。疫情叠加其他不利因素给我国供需两端带来双重压力,但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加快形成。“碳达峰”“碳中和”国际承诺对经济发展提出新要求,带来新机遇。消费结构持续优化,中高端消费需求快速增长,服务消费比重不断提升,国内经济大循环逐步巩固。长三角一体化、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等国家战略稳步推进,我国的开放领域不断拓展,开放层次不断提高。
(三)省域环境
浙江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开启了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数字化改革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给浙江带来赶超机遇,持续升级的消费市场加快形成,为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需求基础。“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在浙江交汇,全球第一大港、海外浙商、民营企业等优势持续释放,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助力深层次改革。
(四)市域环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湖州正处在区域战略地位持续彰显期、生态红利加速释放期和高质量赶超发展奋力蝶变期,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速推进,作为长三角地理中心,湖州区位便捷、生态优美、文化深厚、城乡协调、社会和谐等叠加优势将不断凸显,为湖州发展带来难得机遇和有力条件。县域经济加速向城市经济、都市区经济转型,湖州正在打造低成本创业之城、高品质生活之城,生产力布局不断优化调整,城市能级和全市域整体竞争力的加速提升,有利于湖州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
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是湖州高水平建设绿色智造城市、生态样板城市、滨湖旅游城市、现代智慧城市、枢纽门户城市、美丽宜居城市的五年,也是湖州市商务事业改革创新、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五年。湖州商务发展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商务部门要深刻认识新矛盾新挑战,准确把握新特征新要求,增强“窗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在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有所作为。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省委十四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坚定不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州“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重要指示要求,扎实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富民发展、安全发展,以扩大内需为基本立足点,打造强大国内市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以数字化变革为动力,深入实施“开放活市”战略,将“链式”思维贯穿商务发展始终,充分发挥好长三角地理中心优势,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在湖州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中展现商务担当、贡献商务力量。
(二)基本原则1.坚持改革先行,创新发展
加快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服务贸易创新试点等商务各领域改革,努力探索适合湖州自身经济特点的发展模式和改革路径。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快推动商务各领域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发展新体制。
2.坚持内外联动,协调发展
以扩大内需为基本立足点,深入实施“开放活市”战略,健全城乡市场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市场协同开放。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内贸与外贸、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进口与出口协调发展,努力提升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利用和配置能力,促进要素有序流动、内外联通、相互促进。
3.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充分发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的优势,深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坚定不移推进商务领域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绿色消费、绿色流通、绿色贸易和绿色投资合作,降低商务领域能耗强度,实现美丽中国在湖州的全面展示。
4.坚持人民至上,富民发展
有效落实市场保供,县域和农村商业体系更加健全,服务功能更加完善。积极扩大优质消费供给,推动乡村商贸文旅振兴,提供更多具有高附加值、高效益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商务发展的奋斗目标,不断增强商务服务民生能力。
5.坚持系统思维,安全发展
完善应对经贸摩擦机制,持续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推动产业链安全布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丰富防范应对重大风险的手段,形成从风险预警到精准施策的应对标准化流程,提升应急响应处置能力。
(三)二〇三五远景目标
到2035年,湖州商务高质量赶超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现代商贸流通体系逐步健全,综合枢纽地位全面提升,基本建成强大国内市场;两个市场更加协调,两种资源协同高效,实现更高水平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为湖州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提供有力支撑。
(四)“十四五”时期湖州商务发展的主要目标
锚定二〇三五远景目标,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高水平推进“商务619”行动(即6大重点任务,19项重要举措),全力打造高质量项目投资集聚地、长三角新型消费热点市、长三角新型贸易枢纽市、高能级开放合作先行市、高品质营商环境最优市和高水平应急保供标杆市等“一地五市”。到2025年,湖州市商务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消费生活供给体系更加新型高效便捷安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争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力军,努力为成为新发展格局中的特色节点城市贡献商务力量。
——打造高质量项目投资集聚地,成为吸引高端要素强磁场。到2025年,全市新签约固定资产投资超亿元以上项目累计达到3000个,其中3亿元以上项目1200个;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到65亿美元以上。大项目引领作用更加明显,高端服务业项目进一步增多,投资质量更加优化。“十四五”期间,境外投资保持平稳增长,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备案额超15亿美元、国际经济合作营业额5亿美元以上。
——打造长三角新型消费热点市,成为构筑强大国内市场的主力先锋。到2025年,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进一步凸显,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7%左右,全市网络零售额达到1600亿元。全市重点生活性服务业基本实现数字化。
——打造长三角新型贸易枢纽市,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节点。到2025年,全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600亿元,占全省比重稳步提高。进口规模扩大。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20亿,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提高至6.5%,年均增速10%以上。技术、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值服务出口占比持续提升。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交易额达到500亿元。
——打造高能级开放合作先行市,成为“重要窗口”示范区建设的有力依托。到2025年,加快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建设,各类开放平台能级显着提升,大项目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总量规模比2020年翻一番。
——打造高品质营商环境最优市,成为现代化商务治理的示范样本。到2025年,商务领域数字化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商务治理现代化水平明显增强。
——打造高水平应急保供标杆市,守牢风险防范的安全底线。到2025年,建成高效统一安全智慧的粮食和物资储备应急保供体系。
表2 “十四五”时期湖州商务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20年 | 2025年 | 年均 |
项目 | 3亿元以上项目招引 | 个 | 192 | [1200] | - |
实际使用外资(部口径) | 亿美元 | 12.1 | [65] | - | |
制造业使用外资占比 | % | 44.5 | 50 | - | |
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 | % | 38 | 45 | - | |
对外直接投资备案额 | 亿美元 | [14.1] | [15] | - | |
国际经济合作营业额 | 亿美元 | [3.8] | [5] | - | |
商贸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det365娱乐官网登录_28365-365.com_365平台怎么样 | 亿元 | 1424.4 | 2000 | 7.0% |
网络零售额 | 亿元 | 821.9 | 1600 | 14.3% | |
对外 | 外贸进出口总额 | 亿元 | 1132.2 | 1600 | 7.2% |
外贸出口额 | 亿元 | 1025.8 | 1440 | 7.0% | |
外贸进口额 | 亿元 | 106.4 | 160 | 8.5% | |
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比重(剔除市场采购基数) | % | 39.2 | 50 | - | |
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交易额 | 亿元 | - | 500 | - | |
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 | 亿元 | 72.9 | 120 | 10% | |
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 | % | 6 | 6.5 | - | |
粮食 | 政府粮食储备规模 | 万吨 | 19.24 | 21.18 | 1.9% |
“五优联动”实施规模 | 万吨 | 3.5 | 6 | 11.4% |
注:[ ]内数均为五年累计数。
四、主要任务(一)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全球布局,推进高质量投资集聚新高地建设
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促进内外联动发展,畅通国际高端要素流动,着力提升招商引资质效,高标准构筑国际投资避风港,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1.打造招商引资升级版,提升项目质效
构建立体化招商网络。优化驻点招商,提高驻沪苏、深圳、北京“三地”招商引才队伍的稳定性,根据各区县产业发展情况合理增补驻点机构;强化中介招商,加强与优质中介咨询机构建立稳定合作机制;实行基金招商,加强产业引导基金、创投基金和天使基金等专业化基金的组建,强化市场化管理运作;加强以商引商,开展“万企万员”招商大行动;拓展海外招商,在欧美日韩新等地设立专门招商点,构建辐射全球的国际化招商网络。
加强招商基础保障。建立招商引才大数据平台,发布湖州招商引才城市机会清单,畅通企业与招商员网上对接交流渠道。建立“一把手”推进招商引才工作机制,落实领导联系项目制度。强化“湖九条”政策落实。健全推进机制,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组织多种形式的招商引才推介及对接活动,强化城市品牌营销。动态完善招商引才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紧密协同的全方位招商引才工作机制。
全力推进招大引强。围绕“4210”产业体系,结合各区县产业发展情况,绘制数字产业、高端装备、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地图。建立“链长制”招商机制,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聚焦高端化、专业化农业和服务业产业项目招引,推动现代农业与现代化服务业融合发展。瞄准世界500强企业、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企业、隐形冠军等,列出主要目标企业名录。围绕新经济新业态大力引进一批平台经济、新型贸易、文化创意、电竞游戏、网红经济等优质企业。
专栏1 招商引资“4210”产业体系 |
“4”即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
2.加快推进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
持续优化外资结构。对标全省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全力打造我市新型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与关键零部件、现代纺织、绿色家居六大标志性产业链。集中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效应强的高端外资项目。引导外资投向金融、保险、教育、医疗、楼宇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加快高端服务业集聚。
加速集聚高端要素。积极招引高质量外资和大好高项目,重点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采购、物流、结算等功能性机构。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强化服务配套建设,从医疗、教育等重要领域着手构建稳外商保障体系,吸引一流领军人才和高水平技术创新团队。
推进国际产业合作园建设。加快推进长兴中德、湖州中美、吴兴中韩等国际产业合作园及浙澳(安吉)经贸合作区建设,努力推进南浔、德清、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等地省级国际产业合作园的创建,力争实现区县全覆盖。推动国际先进技术、高端制造业项目在国际产业合作园落地,打造创新能力更强、开放合作更广、发展层次更高的高能级开放平台。
3.打造高水平对外投资策源地
引导优化海外布局。培育重点民营跨国企业,深入实践“地瓜理论”,引导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获取先进技术、品牌和高端人才要素。提高境外园区、经济走廊的参与度,推进海外产业基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入驻省级、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引导优势块状产业积极稳妥有序向境外示范园区集聚。
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支持建设境外农业经贸合作区,开拓农业领域的国际新合作。加强装备制造企业与工程企业的联盟协作,拓展境外承包工程市场。完善国际投资服务和政策支持体系,推动资产评估、法律服务等配套服务业发展,健全在金融、外汇、税收、人才等方面的政策体系。
(二)全面促进消费,畅通国内循环,打造强大国内市场
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激发商贸繁荣新活力,有效满足多层次高品质消费市场需求。优化现代商贸流通布局,推动流通行业绿色、创新、规范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1.激发商贸繁荣新活力
优化城乡商贸网点布局。市本级构建“三主五副多点”的总体格局,三处主中心区分别为:中心城区商业中心、长东滨湖CBD、湖州科技城站前商务中心;五处副中心区分别为:湖东商业中心、东部新区商业中心,织里商业中心、南浔新区商业商务中心和南浔古镇商业中心;多点即:在人口密集区,形成多个特色商业综合体和社区商业中心。德清县以主城区为商业核心,莫干山、下渚湖、新市古镇为副中心。长兴县以中心城区为主中心,龙山为副中心,开发区、画溪、图影为三个商贸节点。安吉县以核心县城为中心商圈,城东、城北、城西三大区块以及多条商文旅融合商业带协同发展。
加快发展电商新业态。加速数字化赋能提档扩面,充分发挥湖州市作为第一批数字生活地图应用场景的优势,绘好“数字生活一张图”。深入推进“湖货行天下”“数字生活新服务”消费载体培育,引导直播电商、社交营销、云逛街、新零售等消费模式创新,提升消费者体验服务水平。加快传统商贸云化改造提升,鼓励大型商贸企业开发线上配送、网上超市功能,充分满足市民需求。持续推进电子商务进万村,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配送服务网络。鼓励商贸企业自建电商营销渠道或依托第三方电商平台,加强分销、物流、服务、大数据应用等核心能力培育,促进线上消费平台健康发展。
专栏2 数字生活新服务“1+6”体系建设 |
打造1个区域数字生活新服务综合性平台——“云享湖州” |
加快商贸品质升级。发挥铁公水、龙之梦、唯品会等商贸大项目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快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培育。支持楼宇经济提质发展,打造专业化特色楼宇。谋划实施以街区消费、夜间消费、餐饮消费、品质消费、商圈消费、社区消费、平台消费、文旅消费、节庆消费、康养消费等为代表的十大消费品牌建设工程。鼓励“中华老字号”“浙江老字号”“湖州老字号”企业做大做强,推动老字号企业跨界联合和集群式创新发展。加快发展“首店经济”“小店经济”,增加高品质、多样化的商品供给。
2.规范流通行业新发展
有序推进流通行业绿色发展。持续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深化“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等社会风尚。推行绿色餐饮,创建绿色餐厅。实施绿色商场创建工程,开展绿色管理、实施绿色服务、引导绿色消费,推行绿色包装,打造一批倡导绿色发展理念的新零售企业,健全二手商品流通网络。深入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及城乡环卫与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两网融合”,持续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建设回收利用信息化平台和基于供应链的废旧资源回收利用平台,探索全国领先的“湖州模式”。
有序推进流通行业创新发展。加强大型流通企业培育,鼓励国有、民营流通企业相互参控股,支持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构建线上线下、内外市场、城乡融合发展的大流通生态圈。加快农产品骨干网络和流通冷链建设,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农超对接,进一步提升标准化水平。统筹发展城乡消费,高标准打造省级商贸特色镇、商贸示范村以及“5分钟便利店+10分钟农贸市场+15分钟超市”社区便民生活服务圈,着力补齐乡村商贸流通短板。大力发展家政行业诚信建设,充分利用“浙家政”数据平台,推广应用家政“安心码”。
有序推进特殊行业规范发展。各乡镇按照“一镇一场”的要求规划新建农贸市场,充分发挥公益性、民生性的特征,加大政府投资。深化汽车流通“放管服”改革,支持建设公开竞争、规范有序的二手车市场体系,规范二手车经销流通模式。支持报废车企业改造提升,完善报废机动车回收利用体系,鼓励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市场化、集约化发展。提升成品油行业服务水平,引导企业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培育拍卖企业品牌,优化拍卖服务,推动拍卖行业规范发展。建立完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多部门联动监管机制,有效规范法人单位发卡销售行为。
3.构建现代化供应链体系
搭建智能化供应链平台。以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为载体,发挥德清临杭物流园区、长兴综合物流园区等供应链平台示范作用,大力推进物流业与实体产业互动融合。深入研究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合作新举措,加快探索“供应链+物流园区”新模式,实现智慧物流信息系统全覆盖,推动形成长三角区域具有竞争优势的铁公水综合物流运输体系。
构建全链条供应链协同。依托童装、建材、新能源等特色供应链集群发展优势,整合品牌、产品、渠道和服务等资源,加快建立和完善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的全链条供应链体系,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物流、协同仓储,以数字赋能智慧供应链服务,助推块状经济发展。
聚焦供应链创新与示范。加快培育供应链龙头骨干企业,通过创新供应链技术、模式以及数字化、平台化、智能化全流程改造,构建新能源电池、转椅、不锈钢管材、电梯、美妆、户外用品、童装、木地板、住餐、特色农产品等十大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供应链集群。在省级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的基础上,加快建设现代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
专栏3 现代供应链五大培育工程 |
试点单位培育工程。深化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进一步提升湖州供应链发展水平。对标打造“重要窗口”示范样本新要求,及时总结上报试点经验和模式,加强复制推广,努力为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提供“湖州经验”和“湖州模式”。 |
(三)加快创新转型,构建重要枢纽,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
推动传统外贸转型升级,强化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和业态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扩大进口,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以贸易高质量发展带动城市能级跃迁,助力湖州打造长三角枢纽门户城市。
1.加快传统贸易转型升级
建立健全外贸主体培育机制。深度实施对外贸易主体培育行动计划,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推进绿色家居地板、童装、美妆、新能源等地方优势出口企业做大做强。深入推进外贸小微企业“无生有”“小上规”,培育外贸新实绩企业。大力推进转引行动,引导一批优质内贸企业向内外贸并行的复合型企业转型。引进和培育一批服务长三角的总部型贸易平台,培育壮大外贸产业集群。大力推进出口品牌培育,鼓励企业办理中国出口商品品牌证明书和“浙江制造”认证国际互认证书。
优化贸易结构。提高“两自一高”产品、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积极推动新能源智能汽车及零部件、绿色家居、生物医药等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推动纺织服装、美妆等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精细化发展。推进全市7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提升,打造产业竞争优势,实现新突破。大力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推动“湖州服务”的品牌化与国际化。
合理布局贸易市场。夯实美、欧、日等传统市场,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探索开发蓝海市场。持续推进“百展千企”拓市场行动,利用线上线下展会、湖州展览馆、国际营销服务体系等新渠道积极开拓多元国际市场。
2.推动新型贸易高质量发展
推进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中国(湖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湖州(织里)童装及日用消费品交易中心市场采购试点,探索试点市场闭市期间成交新渠道。按照“本地培育+外地招引+区县联动”的方式加快主体引育,吸引外贸供货商与国际采购商集聚。培育一批年交易额超十亿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打造品牌童装的先进制造中心、设计中心、贸易中心。全面推广9710、9810的B2B出口模式,拓展9610零售出口和1210进口业务。建立起涵盖各方经营主体和贸易全流程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创新在通关、融资、国际运输、国际结算等方面的服务,促进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发展。推动建设一批公共保税仓、海外仓、海外运营中心、国际中转多功能集拼仓库、国际转口配送基地,探索中欧班列集拼集运、铁路运输舱单归并新模式,搭建境内外一站式仓储配送服务体系,完善国际物流支撑体系。
专栏4 湖州跨境电商赶超发展“12345” |
具体目标:认真落实《中国(湖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实施方案》,以“12345”为抓手,正式上线运营企业服务平台,积极推广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加快推动湖州跨境电商高质量赶超发展。 |
加快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采取“一心多园全域”的空间布局,探索推进服务贸易数字化,鼓励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推进服务贸易交付模式创新,使物流、客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更加畅通便捷。重点推动生态旅游服务贸易,提高保险、金融、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业管理及咨询、技术服务、文化娱乐、高端制造研发设计等服务外包产业的数字化程度,探索以高端服务为先导的“数字+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我市数字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的比重,争创国家级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促进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创新发展。发挥外综服企业带动中小微外贸企业出口的优势,做大平台经济,招引一批可持续经营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盘活存量、发挥特色,促进平台优胜劣汰。培育一批辐射能力强、功能完善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提升外贸综合服务能级。支持优势企业或以企业抱团形式,建设海外运营中心,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向海外延伸。
3.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鼓励企业精准对接国内外市场需求,大力推进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加快培育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产业基地以及典型案例。进一步推进内外贸政策、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认证认可等相衔接,优化我市内外贸融合发展的生态体系和内外贸一体化实施的政府治理体系。
4.积极扩大进口
加大先进技术设备、服务、关键零部件进口,鼓励高端消费品和优质服务进口,支持改善民生日用消费品进口,加大免税商品进口。承接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发挥南浔省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培育和提升一批本土进口贸易平台,推动浙北免税店、府庙进口商品特色集散市集建设,抓好湖州市产投进口供应链平台、浙江长兴北新林业有限公司等省级重点进口平台建设,争创国家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试点城市。
(四)提升平台能级,创新经验集成,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积极对接高标准自贸区网络,积极融入长三角跨区域产业合作。推动开发区整合提升,高质量运营保税物流中心,加快内陆开放口岸体系及多元化“飞地”建设,不断提升平台能级,打造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开放新高地。
1.积极建设浙江自贸试验区湖州联动创新区
积极复制推广先进经验。对标国际先进规则,积极复制全国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在绿色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创新与开放、综合监管等领域的制度创新成果,探索湖州联动创新区制度创新集成。借鉴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理念思路、成功经验、创新举措、实践案例,争创一批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重大创新成果。
加快推动绿色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突出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制度创新,构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评价体系,完善绿色制造湖州指数,积极发展相匹配的绿色现代服务业。建设全国“两山”理论科学转化示范区、全国绿色经济体制机制创新样板区、全国绿色智造创新发展引领区,成为浙江展示绿色发展、输出绿色发展经验的“金名片”。
大力推进跨区域联动与合作创新。发挥湖州数字经济、绿色制造、绿色金融、生态旅游等产业集聚优势,加强与沪苏浙皖自贸试验区产业联动、平台联动、改革联动,融入沪、杭都市圈,推动嘉湖一体化,推进湖州制造业企业融入长三角产业合作分工,实现产业跨区域转移和生产要素双向流动。
2.推进开发区创新性变革
进一步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整合提升、要素集聚、机构精简、职能优化。积极推动开发区数字化改革,立足政务管理与服务,打造数字化治理;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造数字化园区;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积极推动美丽园区建设。
全面推广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深化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能源智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安吉经济开发区绿色家居、南浔经济开发区智能装备制造、南太湖新区新能源汽车、德清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链长制”试点,力争全市开发区“链长制”试点全覆盖。常态化开展产业链断供风险排查,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
专栏5 开发区产业链“链长制” |
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能源智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链:支持天能、超威等电池龙头企业开展协同创新,共同研发新能源汽车动力用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以及起停、启动用电池;积极发展车身、内外饰、汽车电子、安全系统等汽车零配件,构建较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努力打造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汽车,新能源与智能化高度融合的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 |
3.对接开放战略,加快其他各类开放平台能级提升
加快推进保税物流中心升级。支持湖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高质量运营,提升对全域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推进向综合保税区升级。加快建设德清保税物流中心。开展与国际接轨的一站式物流配套服务,系统性加快跨境物流降本增效步伐,打造连接苏浙、贯通皖赣的进出口贸易分销集散枢纽。
促进内河口岸的开放发展。充分发挥首个国家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优势,引导安吉港、德清港加强与港口及船舶公司接洽,拓展内河水运业务。全力推进区域基础性综合物流中心、浙皖省际铁公水联运中心、长三角物流供应链运营中心建设,加快构建湖州内陆开放口岸体系。
做大做强国际展会平台。充分发挥地信小镇承接国际展会的能力,持续办好“湖交会”,不断提高湖州会展业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支持大型展会与商旅文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线上线下展会双向发力。优化全市展馆布局,结合自身区位和产业实际,适时探索专业场馆建设和展览产业、展览企业的培育工作。
加快多元化“飞地”建设。加快推进在北京、上海、深圳等重点城市的“飞地”布局,通过承接高科技产业项目、高端人才、改革优势资源,让“飞地”建设与招商工作同布局同推进。聚焦对本地重点产业的强链延链补链,推动产业升级。
(五)优化营商环境,有效防控风险,推进商务治理现代化
建立全方位、全流程、全覆盖的政策保障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统筹推动商务领域的数字技术应用和制度创新,构建优质、精准、普惠的商务服务数字化应用体系。针对重大突发事件,为企业提供风险预警与信息服务。
1.持续优化商务营商环境
商务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研究出台新一轮稳外贸政策,充分利用RCEP等经贸规则,助力企业拓市扩销,有效落实降本减负、稳岗补贴等政策“一季一兑”。深入实施商事制度改革,探索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试点改革,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巩固金融助企成果,开展金融支持外贸发展“135”行动,建立外贸企业常态化融资对接机制,加快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性、系统性成果。
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覆盖贸易全链条。探索推进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型贸易通关便利化改革,助力湖州银行争取跨境人民币结算和小币种兑换试点。推进数字口岸建设,推进涉海、涉港、涉船等机构数据共享。持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多渠道、多形式辅导外贸企业用足用好政策“红利”。
提升国际投资“单一窗口”应用水平。持续开展外商企业和外资项目“三服务”活动,着力解决重大外资项目推进问题,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协调保障力度,推动外资服务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企业“走出去”服务体系,密切跨国沟通联络,做好与驻华使领馆和商会的对接工作。
2.提升商务治理的整体智治水平
迭代升级数字化应用体系。建好用好商务运行态势感知系统、湖州展览馆、数字生活新服务和楼宇经济“驾驶舱”、招商引才大数据平台等数字化应用平台。探索推广“订单贷”等金融创新模式,加强与海关、税务、质检、外汇等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
全方位深化商务治理数字化改革。顺应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趋势,以“整体智治、惟实唯先”理念推进商务治理数字化转型,抓好浙江省数字化改革重点项目落地,推进商务领域数字技术运用和制度创新。坚持系统观念,提高数字治理能力,稳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政务信息化建设,加强公共数据共享,提升商务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探索运用大数据分析,加快构建数字技术辅助商务决策机制。
3.推进商务安全管控体系建设
建立贸易预警长效机制。迭代升级“订单+清单”监测预警管理系统,逐步建立预警、响应、评估等一体化贸易救济工作体系,加强贸易调整援助试点建设。充分发挥市、区县两级外贸(出口)专班工作机制及湖州市十个省级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的重要作用,实时监测贸易摩擦形势和产业损害情况,及时关注对华经贸政策动态,形成贸易预警长效机制。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培训、服务,有效提升企业防范风险能力。
健全境外投资风险防范和保护机制。完善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风险跟踪预警体系建设,依托大数据、5G等新兴技术建立“走出去”产业链风险预警图谱。加强国别研究,针对重点国家、重点项目加强境外安全风险评估、预警监测、应急处置等工作。建立企业海外合法权益保护机制,进一步发挥智库、商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发挥好出口信用保险职能,加强政银保合作,指导企业用好避险工具。
(六)保障粮食物资,夯实安全底线,健全应急保供体系
进一步改革完善粮食和物资储备体制机制,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和物资储备保障体系。建立多部门联动、多主体互动、多环节施策的产后减损治理机制,健全应急保供体系。
1.建设高效统一的粮食物资储备管理体系
优化储备品种结构。严格落实地方储备粮规模,按照“优储适需、储为所用”原则,全市政府储备口粮比例不低于70%,其中晚稻比例提高至55%以上。构建省、市、县三级协同的必需品储备体系,严格落实猪肉、食糖、大米等重要商品分级储备制度,探索建立商品储备、产能储备等社会化多元储备。
推动仓储设施现代化提升。加快建设市、区县应急保障中心,实施全市仓储“账表卡簿”标准化建设,推进“6T”储备库现场管理模式,打造全省仓储管理样本。发展优质粮食低温冷链,实现绿色低温储粮全覆盖。加快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实现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一网通”,推进全市实现“智慧”粮库全覆盖。
2.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五优联动湖州模式”升级版。扩大优质粮食供给,打造长三角优质粮源基地。强化品牌引领,做大做强“湖州好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推进创建“中国好粮油”“浙江好粮油”产品。强化标准建设,完善低温储存等一批具有湖州辨识度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强化科技兴粮,搭建粮食产业创新研究院,创建粮食物资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创新工作室等创新平台。
强化粮食物资监管。深化“双随机”“信用+”“互联网+”监管,加强粮食收购、储备管理、质量安全、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等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的监督检查。持续推进田间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关口前移,严格执行收购入库“一车一检”制度,杜绝超标粮食流入储备库存和口粮市场。
3.建立健全粮食物资风险管控体系
持续推进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三年行动专项整治,建立健全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开展粮食产后节约减损行动,加强收购、储存、运输、加工等重点环节的损失治理,建立多部门联动、多主体互动、多环节施策的产后减损治理机制。
着力提升应急保供能力。建设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数字化监测平台,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和信息引导,增强市场调控、应急保供工作的预见性、精准性和有效性。健全应急投放网络,完善应急运力储备,加强政企联动,共同保障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储备、调运和投放工作。
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商务系统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商务发展战略、经济形势、重大方针政策等领域研判机制。健全商务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各部门分工协作、信息共享、监测联动,形成促进商务发展的合力。完善重大项目落地协同推进机制,制定年度实施计划,明确部门责任、任务分工,切实推动湖州商务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二)重视低碳环保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低碳发展导向,统筹考虑商务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积极参与全市“碳达峰”行动,全力配合争创国家第一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全面提升商务治理与服务低碳化水平,全面推进低碳技术在商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全方位提升商务领域“碳达峰”行动实施能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招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推动商贸领域节能降碳,引导国际贸易绿色转型,加大绿色产业国际投资合作。
(三)完善政策支撑
对标国内外先进,结合湖州实际,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原则,构建有竞争力的商务政策体系。加大招商引资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加强商务领域政策与产业、财税、金融、人才等相关政策的有效衔接。加强政策评估,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实效性,不断调整、完善、储备政策。
(四)集聚商务人才
打造高素质商务人才队伍,完善地校人才共育合作机制,着力加强商务人才队伍能力素质建设,大力集聚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国际金融等领域的专业人才,构建高端商务人才蓄水池。紧扣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求,选派业务骨干赴一线城市开展驻点招商引才,定期开展招商引才政策培训,打造一支政策精通、眼光精准、能力精干的招商引才队伍。